欢迎您来到南昌市统计局门户网站! 网站导航 关怀版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风劲扬帆再启航 砥砺奋进新征程 ——《南昌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2-04-21  访问量:  

风劲扬帆再启航 砥砺奋进新征程

——《南昌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南昌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南昌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公报中的笔笔数据、张张表格全面客观地展示了过去一年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在不平凡的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严峻经济形势的挑战,南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社会发展和谐稳定,交出“十四五”开局的靓丽答卷。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全市上下因时因势统筹经济运行,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经济总量不断跃升。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六千亿新台阶,总量达到6650.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人均GDP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4788元,增长6.1%。“两个大幅提升”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22.5%,首位度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第15位,比上年前移1位。

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批人才留昌创业就业,我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643.75万人,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增加了18.25万人,增长2.92%,人口增速超过全国、全省水平,也高于过去十年我市人口平均增速,人口增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人口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4.25%,比上年提高0.41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84亿元,同口径增长10.0%(同比增长0.2%)。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0.01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上年回升3.3个百分点。其中民生类支出达到726.4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3.5%,增速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良好,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利润总额增长449.62亿元,增长4.8%。规上工业34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28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188.02亿元,增长19.0%;利润总额88.58亿元,增长70.8%。规上服务业33个行业大类中,4个行业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10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增长。

金融支撑稳健有力。全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总体活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4757.42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虽有回落,但存款平稳增长态势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620.96亿元,增长10.1%,存量贷款盘活力度加大,资金利用率提高,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要素支撑不断强化,创新发展汇聚新动能

2021年,我市下大力气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从市场环境、政策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入手,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成效显著,促进经济动能不断向创新驱动转换。

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抓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全年专利授权量23800件,比上年增长32.9%;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278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6.70亿元,增长46.4%。大力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聚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不断加快。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50家;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6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40个。

经济活力不断涌现。达规达限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全年全市共新增一套表单位1497户(不含其他投资法人),比上年增长83.7%,新增数达到历史新高。非公经济更加活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51.44亿元,增长11.0%,占GDP比重达59.4%。新兴业态发展持续加快,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16.49亿元,占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14.2%;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6.36亿件,增长36.4%。

市场主体活力涌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紧盯“打造区域性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2021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 11万余户,比上年增长11.77%,其中新登记企业4.8万余户,比上年增长19.07%。民间发展动力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6.4%,增速比上年提高3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15.3个百分点。民间资本投入向国家重大战略及补短板领域项目倾斜,其中,基础设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制造业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18.5%、71.6%、22.5%和18.8%。

产业主导地位突显。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全市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998.48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我市着力打造的“4+4+X”新型产业体系中,航空装备、现代针纺、机电装备制造和新型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13.4%、27.6%、13.6%和12.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突破50%,51.6%,高于第二产业6.8个百分点。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4个行业增速超过GDP增速,分别增长20.0%、13.0%、11.7%和11.6%。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2021年,我市聚焦群众期盼和民生短板,持续深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让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打造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的幸福城市。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持续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67所,新增普惠性学位1.9万余个,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5个;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年招收研究生1.74万人,在校研究生4.7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8.8%和14.1%。

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28个;全年完成全民健身工程2个,总投资250万元,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2716个,其中医院139个;拥有床位4.61万张,其中医院床位4.02万张;拥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4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1万人。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地铁1号线北延和东延、2号线东延工程有序推进,4号线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6公里,实现地铁四线换乘。桃新大道主线通车,沿江中北大道提升改造、小蓝大道快速化、九龙大桥快速化、桃花南路快速化、九洲高架东延等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完成货物运输量18678万吨,比上年增长26.5%。信息网络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55.37亿元,增长30.7%;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310.9万户,增长13.0%。

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2021年,我市坚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巩固拓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靓丽。

节能降耗成效显现。2021年,全市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16%,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7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个百分点,较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2021年末全市建成区拥有园林绿地面积1464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743公顷,公园绿地4053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05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4天,优良率91.5%,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7.3%,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国家二级标准,在全国省会城市持续领先。

五、双循环加快构建,开放发展彰显新格局

2021年,我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振内需,扩大外需,双循环效益持续显现。

消费需求不断改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4%。限上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8.5%、40.9%、60.5%、159.5%,居民消费品质需求有效释放,升级类消费品更加活跃。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行业投资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5%,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6.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4.0%。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2.2倍,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54.0%,研发与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52.8%,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50.8%。

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全年进出口总值1293.56亿元,增长12.3%。其中,出口值897.68亿元,增长25.9%,增速比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3.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利用省外项目资金1303.38亿元,增长9.3%。

六、民生保障明显改善,共享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年,我市坚持为民惠民利民、民生优先导向,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居民收入持续恢复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50447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13元,增长9.5%,快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3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0:1,比上年收窄0.04。

社会保障日趋健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民生支出保持较高增幅,分别增长37.2%、21.3%和17.2%。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2.34万人,比上年增加4.22万余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9.19万人,增加4.00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43万人;城乡医疗救助人数14.42万人。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7.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9%。市场供求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0%,保持温和上涨态势,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2022年是落实强省会战略、推进“一枢纽四中心”建设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率先“作示范、勇争先”,坚决扛起省会责任,充分彰显省会担当,奋力实现“两个大幅提升”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联稿件

  • 网站地图  南昌市统计局版权所有  政府网站标识号:3601000040   备案/许可证号:赣ICP备17015617号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056号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新府路118号市政府北三楼  电话:0791-83884416